close


 



這本書是楊蓓老師在十年前寫的,很多章節內容至今仍非常適


 


用。我想只有在地獄中,人才能逃離人際關係所帶來的痛苦吧。


 


對我來說最重要的章節是核對的這個部分。以前我常常會因為覺


 


得別人有期待,需要滿足別人的需求而痛苦。現在的我懂得傾聽


 


後多問一句:我聽到你所說的了。但你這樣告訴我,是希望我可


 


以為你做什麼嗎?  簡單的一句話來釐清什麼是自己的需要、別人


 


的期待,跟責任的分野與人際的界限。才不會又因為對方的「好


 


意」來造成自己的負擔,刷爆了珍貴的友誼。


 


自己的感受和解釋一致,達到自己的一致。掌握住對方每一個


 


且與自己所產生的想法和感覺互相核對,藉著核對越來越深


 


入,而且清楚雙方的異同。關係才可能因了解而進展。溝通中若


 


少了核對,就會讓關係停頓跟誤解。


 


 


 


以下是一個非常棒的句子。引自P. 230 也許可以試著這樣說:


 


「我聽到你說的話,於是我把你說的這些話,作了一些我自己的


 


解釋,我認為是一種指責,讓我感到非常生氣,而且非常挫折,


 


因為在這個指責裡,我的努力被抹煞掉了,所以也很失望。」當


 


我們這麼說時,只是在表達自己而不是在指責別人,這樣的溝通


 


與自己內外一致,沒有表裡不一的危險,也不會與內在的自己失


 


聯。 祝福大家看完書都有收獲滿滿的感覺 !  




 


作者    楊蓓


出版社 / 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


出版日期 /  2010/12/01


商品語言 / 中文/繁體


裝訂 / 平裝


 


內容簡介


以「覺察」直探人際問題根源的溝通之道,不但是自我成長的基礎,也必能創造愉快又自在的人際互動!從關係中自我成長,以自我成長增進人際關係這自他、內外皆無礙的雙向疏通,是真正自在的溝通!


在表達自己與了解他人之間,如何進退得宜?在滿足自我需求與角色期待之間,如何平衡兼顧?人際關係,不僅僅是應對他人的技巧,更是一段認識自己、接納自己的歷程。本書作者結合心理學、社會學專業,以及輔導工作的實務經驗,針對溝通過程中的各種現象,如投射、控制、自我評斷、討好等,抽絲剝繭、逐一分析,輔以放鬆、放緩、專注、創造空間、保持好奇等覺察練習,建構出一套圓融而實際的溝通學。書中強調:要消除人際互動的阻礙,必須由內而外,追溯個人內在的根源、覺察、辯識自己的模式,並不忘時時回歸「真心誠意」的原點。


 


作者介紹


作者簡介


楊蓓
美國田納西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博士。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、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學生輔導中心主任、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及系主任,現任法鼓大學籌備處副教授、聖嚴教育基金會董事。專長領域為:團體工作、團體動力與行動研究、家族治療、心理衛生、禪修與心理健康等,並擔任助人專業工作者之督導、訓練與諮詢多年。長年擔任法鼓山義工,著有《親密、孤獨與自由》(法鼓文化)、《勇氣與自由》(心靈工坊)等書。


【作者序】共舞 楊蓓
【編者序】自我探索的指南與鑰匙 釋果賢溝通與互動覺察與辨識探索與了解管道與活用認識與習熟
【跋】從「心」出發,自在溝通 林哲生後記 楊蓓
【附錄】《自在溝通》相關圖表及索引 林哲生
0)《自在溝通》五大結構圖
1)「溝通與互動」
附表(2)「覺察與辨識」
附表(3)「探索與了解」
附表(4)「管道與活用」
附表(5)「認識與習熟」附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