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而言之,少吃多運動,過度精細或加工的東西少吃。嚼的時候多咬十下再吃下去。狼吞虎嚥, 胃消化不好, 也會吃過量食物。尤忌邊看電視, 影集就一直吃。水果雖然纖維質多,一天攝取量不要超過兩個拳頭大,才不會吸收過多醣類。柳丁汁不錯,但是糖分太高。少喝比較好。
減肥10招 與食物和平相處
文/林佳姿
提到減肥,很多人的直覺就是「少吃」,認為減肥就是要餓肚子,但是少吃的同時,卻會限制其他營養素的攝取,造成在減肥過程中,容易頭暈、貧血、體力差、月經不來,甚至脫水及肌肉流失,並且降低幫助身體消耗熱量的能力,因此持續極低熱量的飲食將造成減重停頓,不再看到減重效果。
減重停滯期考驗著減肥者的耐力,若此時耐不住飢餓感,稍微多吃,則體重馬上回升,這就是臨床上,造成減肥失敗的原因。
減重不等於減肥(脂),建議想要減肥者在行動前,先想想減肥目的是什麼?是希望快速減輕表面體重,還是減少體內脂肪?
採用的減肥方法是否會同時減掉健康?以及是否可長久執行?
一個好的減肥飲食仍然要遵循營養均衡的原則,並且減少油脂、控制熱量,以達到減肥效果,其中個人需要的減肥熱量,必須考慮肥胖程度、年齡、工作勞動度等,最簡單且民眾較容易執行的計算方法為:依平時攝取的熱量減掉300至500卡,讓身體處於負能量平衡狀態,則預期每週體重可減輕0.3到0.5公斤,但最低不建議少於1000卡;女性通常為1200至1400卡,男性1400至1600卡為較安全的減重熱量。
根據美國一項研究調查指出,最難克服的減肥難關是「缺乏意志力」,其中最大的元凶為「飢餓」。其實與其抵抗食物,不如與食物和平相處,只要吃對食物份量及方法,什麼都可以吃,減肥者也可以享受吃的樂趣。
◎以下10招吃的技巧,讓你吃得巧,不是吃得少:
●減肥要規律進食,最忌諱有一餐沒一餐。因為過度飢餓下,人體會有自我補償心態,容易攝取過多。
●學習「慢食」,每口食物咬20下之後,再吞下去,有助提升飽足感。
●改變進餐順序。如:先吃菜,再吃肉配飯,並且慢食,你會發現飯還沒吃完,就有飽的感覺了。
●不要一邊吃飯,一邊聊天或看電視。
●不要成為家裡的「食物剩菜處理機」。
●將食物切小塊,以小盤盛裝食物,滿足視覺。
●不要以食物作為舒緩情緒替代品;同時家裡不留零食,避免刺激想吃的慾望。
●外出聚會前,先吃一份含纖維高的食物(一碗燙青菜、一顆大番茄、一顆帶籽的小芭樂),並且搭配一杯水,提升飽足感。
●外食時,儘量不喝濃羹,以新鮮水果取代甜點、果汁,以無糖或低糖茶品取代含糖飲料。
●聚餐時,穿緊身的衣服有助控制攝取量。
(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部營養師)
營養師提醒,連續一個月吃高油、高糖食物又不運動,體重可能增加3.2公斤。
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指出,除了愛喝含糖飲料、吃零食,15.4%每天吃消夜,15.9%每天吃油膩食物,包括鹽酥雞、薯條、炸雞,13.8%每天吃太鹹及醃漬的食物。另外,11.8%受訪者的BMI(身體質量指數)超過24,體重明顯過重。
游麗惠舉例,年輕族群最常見的飲食如早餐吃日式飯糰和有糖豆漿(480大卡),午餐吃漢堡、薯條和可樂(940大卡),晚餐吃小碗牛肉麵和珍珠奶茶(1020大卡),再加上1碗泡麵當消夜(435大卡),一天攝取熱量高達2875大卡。
多吃蔬菜 多運動
游麗惠說,一名19歲、身高157公分、體重51公斤的女性,每天建議攝取熱量為2050大卡,上述飲食等於一天多吃了825大卡,必須散步6.3小時或騎腳踏車4.5小時才能消耗。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林詠霈建議,早餐可以蔬菜三明治取代日式飯糰,增加蔬菜攝取量,有糖豆漿改為無糖鮮奶或豆漿;午餐少吃油炸類,選清淡的肉類,如清蒸魚肉;晚餐吃完牛肉麵,不要喝珍珠奶茶,也要戒掉吃宵夜的習慣。
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表示,若習慣喝有味道的飲料,可泡烏龍茶、玫瑰花茶,加少許代糖,隨後逐漸降低代糖含量。
若改買不加糖現打果汁,洪若樸強調,果汁熱量易被忽略,一杯柳丁汁可能由4顆柳丁打製,熱量高達240大卡,是將近一碗白飯的熱量,建議少喝為妙,吃水果較能掌控攝取量。
洪若樸建議,愛吃零食者可改嚼蒟蒻條、零熱量的口香糖,滿足「嚼」的慾望,炸雞不是不能吃,但頻率不宜過高,「吃多少,動多少」,搭配適度運動才能避免發胖。
Reference from: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704/78/28mhc.html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100706/78/28qer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