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

 



    作者:楊蓓


    出版社:心靈工坊


    出版日期:20081204


    語言:繁體中文 ISBN9789866782459


    裝訂:平裝


 



這本書是以前研究所的一位同學送的, 楊蓓老師是她的諮商督導。


 


只看大綱就覺得非常精采。最近拿出來重讀覺得很棒。人世無常,


 


 提醒我們更活在當下。若是不做會後悔的,就去做。若是心裡的


 


答案告訴你,不做似乎也不會怎麼樣,那就不用去做。 就像我一


 


位好友說的,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,心裡就不會覺得煩


 


了。別人的肯定與不肯定是末節,最重要的是活出最真誠的自


 


 


己。自我反問,我喜歡現在的我嗎?


 


 


而正視自己的恐懼,憤怒,甚至憂傷是一種正面的生活態度與心


 


裡健康的維持。要進一步的問自己會什麼我會出現以下這些感


 


覺?  與自己過往生活經驗跟心裡歷程的連結,去做對照。發現自


 


己的模式與心裡的軌跡,你會發現原來你已經走了這麼長的路,


 


或是原來你還背負著以前的舊我,隨物換星移,自己的外在努力


 


已經讓你進步很多,但是你還沒有真正的肯定自己(不論外在的


 


人已經非常肯定你)。 唯有覺察自己當下的現況,你才能發現自


 


己其實是有所選擇的。 你可以讓自己過的更好,得到心裡真正的


 


安詳。


 


 


無常是常,而我們所認知的常卻是無常的。 即使無法一直擁有安


 


定感,但我們為了獲求這樣安定所做出的心靈成長並不會白費。


 


這本書進一步的是在討論如何獲得內在的勇氣,當我們有了真正


 


的勇氣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自由。願與大家共享!




 

 


    內容簡介:


楊蓓──一位資深的心理諮商督導、社工系教授,


她的專業背景是幫助人如何過好每一天,


儘管助人無數,教學、諮商近30年,


她卻仍深感,這是一個無比艱難的任務,


因為生命的轉化,最終只能靠自己,


而轉化是非常需要勇氣與毅力的。


《勇氣與自由》是 楊蓓 教授以心理學的專業訓練為基礎,融合東方文化與禪修經驗的親身體悟。她一語道中地說,想要讓心自由,要先看見我們的心有多麼忙碌、多麼執著。


楊蓓以平易近人的筆調、豐富的實務經驗與自省,譜出一篇篇動人而覺醒的生命樂章,引領讀者走入情緒、穿越憤怒、認清逃避,學習接納生命永恆的不確定感,如此,就可以安靜從容,好好吃飯、好好呼吸,勇敢迎接未知的一切,在不斷流動的人事物之間,走向自由。


真正的放下不是放棄……人學會了分辨哪些期待可以達成,哪些期待不能達成,或者哪些期待可以因「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,人不轉心轉」而賦予期待不同的意義,最後那些無法達成的期待,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。-吳靜吉(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)


我推薦本書給各位讀者,希望大家一起加入洋陪稚追尋內心自由的行列,思考作者在本書所提出見解,身體力行書中的建議。我相信生活品質將會有所提升,心靈會更平靜,內心會更自由。-丁松筠(光啟社副社長)


    本書特色:


(一)八回講學,切中當代人生活的困境,羅列出心念的侷限,同時也指出轉化與超越之路。


(二)聖嚴法師、吳靜 吉 博士、吳就君老師、丁松筠神父誠摯推薦。


(三)作者以自身故事、諮商案例以教學歷程,構築成精彩豐厚的人生百態與成長啟示。


    作者簡介


楊蓓


1953年生。美國田納西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博士,現任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。長期從事助人專業的理論教學與輔導實務工作,資深心理諮商師與專業督導。專長領域為:團體工作、團體動力與行動研究、家族治療、心理衛生、禪修與心理健康等。


1996年開始禪修學佛。楊蓓以助人專業理論為起點,對現代人的親密關係、家庭困境、溝通與孤獨、心靈成長與轉化等議題都有深刻觀察與體悟。近年來,她將學佛十多年的心得,與心理學巧妙融合,幫助人們掙脫束縛,尋得清新的勇氣和內心的自由。著有《親密、孤獨與自由》(法鼓文化出版)、《自在溝通》(洪健全基金會)等書。


 


‧學會放下的楊蓓找到了自由與勇氣的位置
書序作者:吳靜吉(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)

幾年前在香港,一次跨國公司的工作坊之回饋反思會中,其中一位參加楊蓓小組的成員,淚光閃閃的敘說她的感受。楊蓓是這樣啟動她的工作坊,她要參與者閉上眼睛,搓熱雙手掌心,再用溫暖的手心去撫摸自己的臉頰,她要參與者體會這樣的肌膚接觸的感受,然後問他們多久沒有這樣跟自己如此親近、如此撫慰等等之類的話語。這位參與者每天忙碌,真的好久好久沒有跟自己對話,好好的對待自己,事後的評鑑果然證明了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夠感同身受。

我那時候的第一個反應是楊蓓已經「得道」了。

當時,晚上幾位工作坊的主持人總會聚在一起,分享各組帶領工作坊的經驗。從工作坊的經驗及其分享,自然而然就會和個人的記憶串聯起來,原來那時楊蓓剛從紐約參加禪修回來,她與西方人一起參加聖嚴法師的禪修,並恍然大悟「除非我的心是自由的,否則不管我的生活再怎麼自由,自己都不會是個自由的人。」她的心的確是自由的,在這本著作中她也坦露自己如何勇敢地面對過去並不清楚的逃避、執著、憤怒、憂傷、恐懼等等的點點滴滴。

她相信只要身心放鬆,人的感受力就會變得活潑,連內心細微的波動也都能察覺,並進而能做到聖嚴法師的「外境動,而我心不動」。

「十年前,當我進入禪修的領域之後,發現它可以和我過去心理學的理論與實務經驗相結合。心理治療或心理諮商從修行的角度來看,是藉由別人的外力來協助我們,主體當然還是我們自己。這些外力的幫助雖然非常有用,但它只涉及到心理層面,到達一定程度就得告一段落;禪修則進一步深入到精神層面。精神層面裡還包含了文化背景,如此才能建構出一個全面完整 的『人』。」(第八講〈心的自由〉)

這種禪修與心理學相輔相成,理論與實務經驗和個人生命的意義尋求以及智慧的累積,逐漸形塑了楊蓓獨特的「身、心、靈」正向心理學的理論架構。這個理論架構中有三個有關「位置」的觀點特別值得書寫。

第一個觀點是,她認為人心所以不自由,是因為人從出生開始就不斷的尋找去獲取一個「位置」,她認為這種位置原本是無中生有的,但終究每個人都會有一個位置。兩人結婚之後,男人取得了丈夫的位置,女人取得了妻子的位置,原本沒有位置的嬰兒出生之後,就會在夫妻兩人已經慢慢發展出的相處模式中,擠出一個位置來,影響了夫妻兩人的位置及其互動。這也激起了一些學者對這種三人行的位置關係之研究興趣,例如說:母子的關係特別親暱而讓丈夫覺得被忽略,三人的位置就會跟著改變。尋求位置或取得位置可以用「定位」兩個字來詮釋,用什麼來定位自己和別人、如何定位自己和定位別人,都需要自由與勇氣。

第二個觀點是,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想盡辦法各憑本事尋找自己所要的位置,尋找位置不僅是無中生有,而且也是自我肯定的方式。

「如今家庭子女數普遍減少,是否就沒有找位置的難題?不盡然。在心理狀態中有一名詞「entitlement」,中文譯為『理所當然的權力感』,這個名詞就是在子女數變少後才出現的。「entitlement」意味著一個人常常需要別人按照他的意願,來為自己的行為安個名目,然後也按照名目要求他人的認同。只有這樣的認同獲得滿足時,他才能安定下來,覺得滿意,否則他就發脾氣,覺得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虧欠他。」(第一講〈生命,為何無法自由?〉)

這種「entitlement」其實就是自戀性格中的一個因素,只是在這個自戀的年代更加普遍與顯著而已。

第三個觀點是,真正的放下不是放棄。她認為放棄和放下最大的差別就在於「期待」,每個人都在尋找位置,尋找位置就會有所期待,因為期待沒有辦法達成而放棄,但期待仍然會持續存在。她認為這種現象在夫妻和親子關係中最為普遍,父母期待孩子如己所願,孩子無法達成父母的期待時,父母因而不得不放棄,而期待卻仍然如影隨形,造成一方或雙方可能時有憂傷、時有憤怒、時有恐懼、時有失望、時有無奈。同樣的,夫妻之間也常有類似的緊張關係。

「……放下則是欣然接納。當一個人的知覺愈靈敏,所能接納的事物就愈多。要做到這點很不容易,但卻是真正的放下。」(第七講〈真正的放下〉)

人學會了分辨哪些期待可以達成,哪些期待不能達成,或著哪些期待可以因「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,人不轉心轉。」而賦予期待不同的意義,最後那些無法達成的期待,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。

《勇氣與自由》不僅結合了禪修與心理諮商的理論詮釋與實務體驗,而且也穿插了楊蓓個人的一些生命故事。例如透過打坐發現,她不是一個以前她所認識或別人眼中「懶散」的楊蓓,原來她是有企圖心想要學好打坐。她的選擇打坐證明了她會努力的自我要求,堅持要完成她的企圖心,並且她也達成了。至於別人在意的,卻是她不在意的,所以她被認為是懶散的;反之,別人不在意,但她卻在意的部分,她就會特別的努力。因此,她能欣然接納自我要求的部分,分辨了生命中在意與不在意的焦點與投注程度。

又如她也曾經期待自己「美麗」。從小聽了很多長得端正、清秀的讚美,唯獨缺少「美麗」兩個字,一直到了四十歲突然有朋友對他說:「像你長得這麼漂亮……。」時,她還真的由衷感謝,只是在書中她沒說到底聽了之後有沒有感動得落淚。表面上,她也許放棄過美麗的讚美,但內心的期待仍然藏在某一個角落,而朋友的讚美讓這美麗的期待終於得償所願,因此,這一份期待也終於放下,這一次真正放下的快樂逐漸散發出來。

本書中充滿了她成功的輔導學生、朋友以及其他向她求助的人之感人故事。正如同在香港的工作坊中,再簡單不過的暖身溫心活動,一定散發了她放下之後「得道」的能量,才會讓參與者感同身受,重新傾聽內心的呼喚,希望找回失去的快樂。


Resource from: http://www.psygarden.com.tw/book/book.php?func=visit&bookid=MjAwODEyMDExMTQ5MTY=&deepread=1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