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


以下介紹引自:http://www.ctcitw.org.tw/song.htm


為了適應現在工商社會,宋師更依據鄭曼青師父所傳及融合本身之經驗,創「易簡太極拳」。根據宋師所言:「易簡拳勢六十有四,稱為衍勢;除連續重複之勢及末尾收勢外,實為五十有五勢,此符合河圖之數稱為凝勢,其中簡短動作五勢,冗贅動作五勢外,正規姿勢四十有五,此符合洛書之數稱為散勢(可以單獨練習),全套基準單元三十七個勢名,合計三百六十動作,吻合三百六十周天度數及三十有七地宮之數。故拳法虛實動靜剛柔之變,即天地陰陽之數也。」

  又言:「易簡拳勢分作六段,每段有其運動性能,各以開張姿勢為段落,其中刪除四五兩段即是鄭曼公所傳簡易拳架,或稱簡架,七分鐘可以練完,適宜初習而且工作繁忙之人,簡架四十有七(名義稱三十七),收補鄭曼公所刪楊家傳統十七勢(即四五兩段),成為易簡六十四勢,十二分鐘練完,適宜深入研習而對太極有志趣之人;再加傳統重複之十七勢,即為楊家所傳老架八十一勢,十八分鐘練完,適宜已有成就之教練人員練習。」

  宋師終其一生全心盡力推展太極拳運動,早年鑑于發展推廣,倘無會所,則難見規模,因而募集會友資金,籌設「中華太極館」,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,該館於 民國七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正式揭幕,是國內第一個以發揚太極拳為宗旨的財團法人,更為今後太極拳之推廣,立下重要新里程碑。加以館內供奉張三丰祖師、歷代宗師聖像及太極拳源流世系表,也是追思先賢的一大特色。

  宋師教學十分重視禮儀規範,這些年來在台灣從習且列名冊者,至少八千人以上。宋師常道:「太極根於易理,易有變易、不易、易簡三位一體的大原則,姿勢的千變萬化,都循不變的原則為途徑,百次試驗的結果有九十八次以上是相同的,那就是不變法則,也就是科學。」,宋師自認其拳勢都是根據這種科學的原理原則研究整理成功的。宋師認為太極拳之拳架,其步法之高、低等都要達到應用生理的要求。換言之,拳架一定要根據傳統姿勢並運用科學的方法整理而成。

  宋師認為練太極拳要切實做到「輕、慢、勻、正」,與「用意不用力」的鬆定原則。首先要輕,若不輕就不靈活,動態像木偶一樣;若不慢即不能圓轉鬆弛;若不勻就不會舒暢連貫;至於中正則係太極拳根本姿勢要求,如此氣血方能順達身體各部,姿勢也才能達到平衡力學要求。而「用意不用力」,乃是太極拳最重要的法則,要永遠遵守,任何一個動作,都是以意志引導腰腿力量去帶動身手一同動作。即兩手被腰腿帶動以後,由意志領導拳法姿勢的動作路線,並以自然運動為準則,並不是手的自動。從前鄭曼青宗師常說:「太極不動手,動手非太極」,由此可知所有一切拳勢動作,都非用手使力而動,即「手非主動」;而是用意來操縱,純用一種意念控制腰腿動作,而手的姿勢也都是隨腰腿移動而後動的,所謂「原空位」、「原體位」,就是由意念之驅使隨腰腿之動力而成自然運動。因此練太極拳要仔細體驗自然運動,切實注意放鬆關節,由意念之驅使而進退浮沈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