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感謝林明煜大哥的分享。
拳架其實是在練習鬆肩肘,用腰胯。測試身體運行的原理及
隨時保持中正的理念。推手很多動作,實際上是跟對方互動
(得機得勢)間,”剛好”可以做出來的 。並不是我現在
要做玉女穿梭或者海底針哪一招就用的出來。借其意,動其
形是有可能。但是這個剛好很重要。
太極拳不動手,練的更多是腰胯。如此才能符合綿綿不絕
(長拳)的原理。跟對方在推手時實際上也是在活用拳架,
只是是散著用、拆開來用。因應對方動作而自然演化動應而
來。跟對方推手時,也是在幫忙我練拳架。 因時制宜,因
為抓的時間點的不同,及當時的態勢也自然給人「身領
手」、「手領身」的區別感。
更重要的是,其實很多時候。觀念會一直再變。以前覺得是
對的,再回頭看覺得不對。以前覺得是錯的,當主觀條件符
合到一個程度時,又或許可行。
裡面有很多是武友前輩的分享,不是只有阿紫自己的想法。
特此註明。不需要有什麼爭議跟辯駁出現。覺得可以,就聽
聽。覺得自己另有想法也無可厚非。至少這篇文還能刺激一
下思想。不歡迎不相熟的朋友,努力逐字考驗。因為真的浪
費時間,不如去練功。看得越多,反而想致力於自己真正能
做到的。縮小範圍來練習。只有自己真的練到、用的上的才
需要去花心神。
全站熱搜